2013年转眼过去近两个月,光阴似箭。转方式要抓先机,稳增长要抓进度,一天也耽误不起。面对着世
2013年转眼过去近两个月,光阴似箭。转方式要抓先机,稳增长要抓进度,一天也耽误不起。面对着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快速转型,慢一拍就会演变为新的危机和挑战。由此看来,发展和振兴我国紧固件还是任重道远的
1产量世界第一提升应从品质到品牌
中国紧固件在连续的两位数增长后,多年来。2012年紧固件行业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5%左右,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缺乏,尤其是紧固件在遭受国际上的反倾销后,入口销售额呈下降态势。先进紧固件是高端机械制造之本,其作用可为谓“四两拨千斤”外表上紧固件产值只占机械行业的百分之几。实质上,带给关键构件和装备的附加值要高得多。
国紧固件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近10年。发达国家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让他发现一个新型的大市场,跨国公司鱼贯而入。当国内紧固件企业忽然觉得在市场上生存得如此艰难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已遍地开花。当今中国紧固件的市场,一些中小型紧固件企业大量制造普通规范件,并没有真正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反而受制于原材料、人力利息等条件的变化,从4.8级到6.8级低强度,或8.8级到12.9级高强度紧固件,目前我国紧固件的生产技术水平将基本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为普通规范件及低、中档次的特种、异型紧固件,量大价廉。概括为低档次产品充溢主导市场,高档次、高精度、高强度紧固件有一小局部仍需进口,产品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的比值差距约6倍以上,可见我国的紧固件行业仍为发展中行业,大而不强”胖而不壮”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台湾地区的差别较大,且缺乏从技术服务到解决机械紧固方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绿色化。
缓解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绿色制造。紧固件的发展,国紧固件的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后一段时期也将继续朝着品牌经营的方向积极推进,促进紧固件项目开发的全方位。产品上,中高端产品将加速对品质研发的外乡化,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废弃物最少、排放最低、资源利用率最高及环境影响最小,从而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流通方面,探索各种增值服务的模式,为客户带来价值和利益。从提供单套紧固件到提供机械紧固方案、定制服务、远程监测等,服务在紧固件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比重将逐渐加大。
2企业重组是趋势战略联盟谋发展
严重制约着中国紧固件竞争力的提升。多年来的市场开放并没有带来核心技术。国在紧固件核心技术领域的生长缺乏突破。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紧固件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低档产品的生存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外资通过外乡化的企业也具备了相当的利息优势,再加上具有技术品牌的优势,开始向原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进军。
企业之间的重组和战略联盟是大趋势。中国紧固件产业必需顺应这个潮流和趋势,针对以上局面。加强企业间战略合作,提高中国紧固件整体竞争力。但是促进中国紧固件企业之间的重组和战略联盟,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从企业自身的战略需求动身,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注重合作遵循文化的融合;必需实行规范化的运行。可以在汽车紧固件企业中最先采用。
3未来紧固件的增长仍很困难
造成了人力资本的紧张和低档产品流动性泛滥,目前中国紧固件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国内外宏观经济不出现大波动的情况下,2013年我国紧固件的产销增速将告别2012年的负增长,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产销增速坚持在3%6%之间。产品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中,不能确定哪个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打,未来紧固件的增长仍很困难。
紧固件需求量高达500亿件以上,中国汽车按年产量2000万辆整车计算。约120万吨;机械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后几年要保持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坚持在5%10%左右,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
致使产能增加有限,高端数控机床、海上重型装备、精密基础件、输变电设备与电气自控设备等机械子行业由于自身较高的技术壁垒及生产制造周期难以缩短。而电网建设、新能源发展的加速又使得下游需求大幅增加,所以表示为下游需求增速要快于供给增速,这些行业对紧固件需求坚持旺盛。
但由于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明显,纺织服装机械、包装机械、五金磨具、电源设备等机械子行业虽然产能未出现明显增加。需求萎缩严重,从而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些行业对紧固件需求有所下降。
近几年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产品总产值将达2500亿元,农机领域。预计年需求各类紧固件15万吨以上,产值约20亿元。
年销售量在5万台左右,如今工程机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系列产品社会保有量将达600万台。预计年需求高强度紧固件23万吨。
中国紧固件在负增长时代,不可否认。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①如何提高紧固件产品的高附加值,有效组织确保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②在生产国际化的时代,如何组织柔性和灵活对应的生产系统,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在省资源、节能减排、维护地球环境的共生存条件下经营紧固件企业;④如何确保人才培养和紧固件技术、技能的传承。